6月份,中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势头。
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6月份,制造业PMI为49.0%,比上月上升0.2个百分点。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2个环比上升,比上月增加4个,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有所改善。其中,大型企业PMI为50.3%,比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特别是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连续两个月均高于临界点,产需持续增长。
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,制造业PMI小幅提升,表明经济恢复态势延续,恢复基础不断巩固。6月14日,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《中国经济简报:保持增长,超越复苏》指出,随着出行限制的解除和服务支出的激增,2023年一季度中国的经济活动有所反弹,在消费需求反弹的带动下,预计2023年中国GDP将增长5.6%。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资本支出预计将保持韧性。
【资料图】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,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。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,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。
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增长,我国制造业在总量增长、结构升级、路径转型、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,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导力量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优势长板。
近年来,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快速成长。6月1日在2023工业绿色发展大会上发布的《工业绿色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2年,中国已形成高端装备、新材料、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45个国家先进制造集群,主导产业总产值超20万亿元。随着新能源的推广,相关装备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。中国光伏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,行业总产值突破1.4万亿元。同时,新能源汽车、绿色船舶和航空等绿色交通工具热度也不断增长,2022年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。基于快速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,二十大报告指出,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,推动制造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发展,指明了制造业技术改造的重点方向。
当前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强大而坚韧的制造业既是大国经济的“定盘星”“压舱石”,也是中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领域。
今年来,各地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,推动企业信心活力逐步恢复、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稳步释放。上海、广东、江苏、山东、河北等地纷纷制定制造业发展战略,各地招商引资、营商环境、产业协同、创新激励等多个层面制定政策,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例如,上海出台《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,提出2025年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,并将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%的水平。江苏省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路线图,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主阵地。6月27日,江苏省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指出,将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,重点面向省级以上实验室等科创平台、行业领军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等。广东出台《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》,提出2027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%以上。
阔步向前,驰而不息。完整的产业体系、完备的工业门类和强大的供给能力以及逐步增强的科技实力,正推动“中国制造”的生存力、竞争力、发展力逐步提升。相信在政策的支持引导下,中国制造业将稳步提升至新阶段,为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蓄新动能。(央广网评论员 张圣琪)
(来源:央广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