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至海底2000多米,突然遭遇险情,怎么办?“蛟龙”号海试时的这一幕,也是叶聪“潜入深海”20年遭遇到的无数考验之一。
【资料图】
“啃下这块‘硬骨头’ ”
叶聪,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党委委员、副所长,“蛟龙”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,“奋斗者”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、万米海试总指挥。
20多年前,刚刚参加工作的叶聪就赶上了“蛟龙”号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的的立项。当时,中国的下潜能力只有不到600米。国外同行听说中国要研制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,都质疑地说“可能吗?”国外对载人深潜技术高度封锁,叶聪和同事们就边学习边设计,硬是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“蛟龙”号海试,叶聪主动请缨作为潜航员。在海试过程中,“蛟龙”号出现电气绝缘故障报警。继续下潜,有可能遇到漏水事故;选择上浮,则可能故障消失,难以找到故障点位,甚至连故障数据都拿不到。经过审慎思考,叶聪和同事们选择再次出发,经过好几次下潜,最终锁定了故障点位。
“要向那剩余的0.2%发起挑战”
“蛟龙”号研制成功,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,下潜能力可以覆盖99.8%的海底区域。但叶聪说:“我们不能止步于此,更要向那剩余的0.2%发起挑战。”2016年,我国万米载人潜水器“奋斗者”号启动研发,叶聪成为总设计师。
那段时间对于他来说,可以说没有节假日,甚至没有“上下班”的概念。2020年11月10日,“奋斗者”号向世界海洋最深处发起了挑战,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。坐底深度 10909 米!
“我们赶上中国载人深潜最好的时代”
“现在我们三台载人潜水器每年下潜次数约占全世界的一半。我们赶上了中国载人深潜最好的时代!”主题教育要求,学思想、强党性、重实践、建新功。叶聪自豪地说,目前他们想要研制出“生命力”更强、使用体验更好、可持续运营的深海载人潜水器,拓展更多应用场景。
2012年,“蛟龙”号曾与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有过一次“天地通话”。现在,中国空间站“天宫”在太空翱翔,“奋斗者”号在深海探索。
从不到六百米到一万米,中国探索世界的足迹已经潜入深海。叶聪坚定地说:“我们也将全力以赴,勇攀深海科技高峰,实现更大的深海梦想、深潜梦想。”